美国空军最近把B-21“突袭者”的原型机增加到了两架,测试进度明显加快。这架号称能同时执行核常打击任务的隐形轰炸机,被美方视为未来空中威慑的核心。但光飞得快没用启点优配,关键还得看它打不打得进去、活不活得下来。
B-21的设计目标很明确:穿透严密防空网启点优配,打击高价值目标。核任务方面,它可能携带B61-13钻地弹,针对深埋指挥中心;常规任务中则可能使用新一代穿透弹,对付藏在山里的导弹基地。听起来很厉害,但问题在于——如今的防空体系已不是三十年前的水平。
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去年模拟了一场空战,用隐形战机和无人机协同,高超音速导弹切换目标,最终“击落”了B-21。虽然模拟战的真实性存疑,但指出的逻辑很清晰:隐形不是无敌,热信号、电磁泄漏都可能暴露行踪。中俄都在发展反隐形雷达、高超音速导弹和综合防空系统,B-21能否有效穿透,得打一个大问号。
更让人捏把汗的是美军自己的决策。B-21每架造价7亿美元,却连个像样的掩体都不给配,只用简易遮阳篷敷衍。硬化机堡一个才3000万,不建真是因为差钱吗?恐怕是战略误判。一旦开战,几枚巡航导弹或无人机突袭就可能让整队B-21瘫痪在地面上。
还有人担心B-21“活太杂”——既要执行常规打击,又要担起战术核任务。这意味着一次核打击就可能抽空整个轰炸机队伍,还得搭上大批加油机和预警机支援,常规作战直接停摆好几天。在美国非战略核选项极少的背景下,这反而可能逼着对手升级冲突,甚至误判形势。
其实美国不是没有更好的选择。弹道导弹核潜艇潜伏在对手家门口,生存性高、响应速度快;陆基洲际导弹不受基地脆弱性困扰,突防能力也更强。这两样才是更可靠的威慑底牌。B-21看似先进启点优配,却可能陷入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尴尬——打强敌怕被拦截,打弱敌又太奢侈。
兴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